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动态

走红色足迹,悟党史真理——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第六党支部与汕头大学中文系教工党支部联合开展共建活动

发布时间: 2021-11-09 来源: 文学党建


为深入了解潮汕地区的红色革命文化传统,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建工作经验交流, 2021115日至7广东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文艺学学科带头人蒋述卓教授带领下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第六支部以“走红色足迹,悟党史真理”为主题,与汕头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党支部联合开展共建活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路线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汕头市小公园和开埠文化陈列馆参观学习外,支部一行到潮州“左联”作家戴平万故居和洪灵菲故居、龙湖古寨、澄海樟林古港、作家及暨大文学院中文系老主任秦牧故居、红头船公园等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学习。

115,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第六支部与汕头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党支部在文东201会议室举行共建特色支部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汕头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支部书记周洁博士主持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第六支部体党员同志以及汕头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杰教授、中文系主任管宗昌教授和中文系教工支部十余名党员教师出席会议。本次座谈会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潮州、汕头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了总书记考察潮汕地区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思考和推进如何把总书记对推动潮汕侨乡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好非遗活化传承创新等工作的重要嘱托与高校教学、科研、思政工作有效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座谈会围绕高校基层党支部之间的共建及创新模式进行深入交流。作为广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样板支部,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第六支部积累了一定的党建工作经验支部书记刘惠明博士重点分享了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科研教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围绕支部优势提升支部团队协作能力,介绍了推动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相融合的工作思路,有力破解党建与高校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郑焕钊副教授介绍了暨南大学文艺学团队长期以来形成关注社会现实的学术研究路径,着力发挥智库优势,将文艺研究、政策研究、思想研究与社会服务相衔接。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蒋述卓教授总结了支部党建工作如何与时代主题、社会热点、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地方发展等方面深入融合的经验,并分享了若干生动的案例,对创新支部党建管理和工作具有巨大启发。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朱巧云教授重点介绍了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强调大潮州文化概念的超越性,并希望能与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开展潮学研究合作。

杨庆杰教授介绍了汕头大学中文系教工党支部与思源书院党支部以“双院”协同育人方式开展支部共建的经验,并以今年献礼建党百年、在校内成功公演的红色原创戏剧《红色护卫》为例,分享双院师生如何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推动艺术党史教育、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强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并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文学院在文艺创作和舞台演出方面的特长,深入挖掘潮汕红色革命历史资源,用创新方式讲好潮汕故事。周洁书记提出,未来两个党支部将在“党建带学术”“党建带科研”“党建带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以更具实效性的合作方式深化党建融入日常工作,推动支部共建模式创新。双支部党员教师畅谈如何更好地推动中文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认为以文化自信凝练各个学科方向应成为思政教学的核心,并围绕潮汕地区的革命历史文化和冯铿、戴平万、洪灵菲等潮汕籍左翼文学作家的作品、生平、事迹和革命文学传统进行交流。

在历时3天的红色革命文化考察活动中,蒋述卓教授带领全体支部成员追寻潮汕文化的红色足迹,深刻体悟 “左联”革命精神在党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不可磨灭的作用。参观开埠文化陈列馆时,蒋述卓教授重点分析了“侨批”这一特殊经济文化现象的价值。作为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及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侨批”是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的印证,也饱含着华侨浓厚的思乡、爱国之情怀,折射出汕头开埠通商的繁华历史。登上汕头小公园街心的中山纪念亭,蒋教授给支部同志们讲述了当年街心小公园作为汕头开埠后南洋北货汇集于此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海内外潮人的缕缕乡愁。

支部其他成员对于本次潮汕红色革命文化之行感慨良多,倍受触动。刘彦顺教授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嘱托,他表示:“我对‘学史崇德的体会尤为深刻,左联双子星参加革命的信仰与热情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不忘初心的内涵。同时,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朱巧云教授表示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支部高效地完成了支部共建、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汕头之路、参观革命先烈故居等任务,收获颇多。与汕头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工党支部就支部共建、课程思政、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他们国际化特色和潮汕文化研究成果印象深刻,期待以后双方有更多的党建活动,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也能开展合作。参观戴平万故居和洪灵菲故居后,对他们的革命事迹和深厚友谊有了具体而真切的了解,崇敬之余,也深感对他们奉献牺牲精神弘扬不够,我们不但要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更应学习他们高尚的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而龙湖古寨、樟林古巷、小公园开埠区之行,让对汕头开埠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文字记载,走在狭窄的古巷,看着斑驳的墙面,站在出海古堤上,想象着曾经的繁华,不禁肃然起敬。汕头先民得地域之优势,将中华传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今天,我们应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继承他们的开拓精神,助力中华文化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郑焕钊副教授认为,冯铿、戴平万、洪灵菲等左联作家,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笔为枪,办刊写作,以文艺为旗帜引领社会进步。在短短两天内的潮汕行程中,通过走访了戴平万、洪灵菲和秦牧故居,深入了解了当时产生这批革命文艺作家的历史与土壤,重读和感受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走访了习近平总书记汕头小公园视察路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感受华侨华人热心桑梓的家国情怀。潮汕地区优秀的左翼文艺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的完整传承以及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都值得进一步整理与挖掘。


唐诗人博士提到,潮汕地区不仅保存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以来,人们认定潮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汕头是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兴盛地,于是相对忽视了潮汕地区的红色文化。支部组织这次文化调研和党史学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文化考察,让我们对潮汕文化的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深入。戴平万、洪灵菲、秦牧等革命历史人物,他们的革命事迹和文学成就值得后人去开掘和研究。更有意思的是,潮汕地区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是紧紧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融合让先进思想得到传播,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得以延续。作为文学和文化研究者,调研给予了颇多启发,激起了大家对潮汕文化展开更深入研究的志趣。

刘维邦博士谈到最大的感受是历史和文化都是由人民创造的,而道路则是由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一方面应该继承人民集体创造的智慧,另一方面更应该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精神。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发一份光,献一份力。寸草春晖,涓滴海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在未来,就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和当下。

刘惠明博士提到,作为潮汕古建筑典范的汕头老妈宫给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整个建筑色彩艳丽,金碧辉煌,装帧精致,融合了潮汕地区最典型屋顶的嵌瓷工艺、门壁的石质浮雕、梁柱的木雕彩绘,讲述各类民间信仰融合的故事。参观樟林古港的历史,让深刻感受到当年潮汕先民从此地出发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勇气与智慧。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潮汕文化有非常鲜明地域特色和精神气质,实在是令人赞叹,其丰富的文化价值有待大家去发掘和发扬光大。”

本次走红色足迹,悟党史真理主题党建活动,既是对高校之间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实际行动同时也激励党员同志们坚持以学促行、知行合一,大力弘扬潮汕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血脉积极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建党100周年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