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1月24日晚,文学院中文系教工第一党支部联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线上学习会议。会议由中文系教工第一党支部吕甍老师主持,两个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共25人参加。
此次学习分为“党的二十大速览”“师生代表发言”“集体讨论”“会议总结”四个部分,重点突出、点面结合,节奏明快。
会议伊始,吕甍老师从大会主题和报告十五个要点切入,全面导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整体内容。
接下来,师生代表分别发言,分享各自学习体会。花宏艳老师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主题,阐述了自己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一要点的理解。她结合自身研究,以晚清中国外交官府人陈季同法语写作出版,以及笛福在《鲁宾逊漂流记》记载中国资料为例,畅谈文化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花宏艳老师提出,“我们现在谈文化自信是有底气的,这个底气就是我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为我们有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和我们的优秀文化,所以我们才可以讲文化自信。”
王小英老师围绕报告第八部分“推荐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分享。她认为,文化自强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点,这也是我们当下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传统,我们谈论文化自强、文化自信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开拓。
陈阿呷同学对于如何创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力方面提出想法和建议。她以学校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创办《民艺传承》、在官网展示民族手工艺等传统文化民俗为例,体现了学校对民族文化传承传播的高度重视;同时,她还分享了《云·游中国系列项目》活动对疫情防控作出新示范、丁真对文旅传播的影响等几个具有成功实践经验的民族文化传播案例。
黄骏挺同学结合家乡海南的发展事例,分享对党的二十大学习心得。他重点介绍了海南的美丽乡村项目和“新农村”项目以及正在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项目。海南全省建立非遗传习所132个,积极开展“春风村雨”文化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海南还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持续推进基层教育医疗人才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改革。这些实践都切实体现党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
在集体讨论环节,吕甍老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进行结构分析,她认为党的领导是方向,以人民为中心,脚踏实地是目的,两点形成框架,其它具体问题都囊括其中,成为全国人民的奋斗抓手。刀艾灵同学针对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她认为这是对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延伸。池雷鸣老师针对“中国式现代化”提出见解,他说可以具化为比如“中国式审美现代化”等概念,并且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文化传播影响力之间的关系。赖燕雯同学关注的是报告所提及的教育问题。她从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切入,认为在辉煌成绩的背后,不要忘记这些人在努力和默默付出,他们的一种党性修养和精神信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会议最后,赵静蓉老师进行总结。她认为,就目前理论研究而言,一个相当热的焦点性问题就是国家研究,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还有很多做文学理论的老师和学者都介入其中。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时候,我们既是每个个体,又置身在一个大的民族国家的框架下,要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助力,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赵静蓉老师也针对大家共同关注的文化方面提出见解:首先,文化最关键的就是要形象化、具体化,让它落地,不是只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和概念,而是要在学习和科研当中发挥影响,浸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为人、求学等各方面的使命和责任来体现。其次,区域是国家现在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我们现在谈的比较多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处在新疫情和即将来临的后疫情时代,要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能够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问题特别精妙的地方就是在于它实际上是非常强调我们每个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强调我们每个个体处于大人类,大全球,还有世界和国家群体当中;作为其中一份子,如何发挥我们的力量以及如何推动国家发展,两者间的相互助力和共存共生,非常重要。最后,赵静蓉寄语大家,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师生都应强健体魄和心灵,做力所能及之事,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生活,勇敢面对,不负国家和时代。
图文 | 侯力嘉
排版 | 林秋霞
初审 | 吕甍
复审 | 肖丹
终审 | 魏霞